无声的合作。
顾熙微微点了点头,旋即便朝着邓绥行了一礼后,转身便走出了长乐宫。
次日,此事传出,朝野震动!
并不是因为天子直接登基,毕竟所有人也都明白,这也算是朝局所迫。
真正让所有人都震惊的是顾熙竟然让权了!
此事的影响对于群臣而言太大了!
自刘肇崩世起,满朝群臣便一直在考虑着如何站队的问题。
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心病。
面对这执掌天下的权力,两人又怎么可能不争权?
而到了他们这个地步,只要邓绥顾熙争斗一起,他们又怎么可能不进行站队?
要想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孑然一身。
那注定是两边都不讨好,定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。
能走到今天之人哪个不是老狐狸?
这个道理他们还是很清楚的。
最关键的是,有着阴氏全族罢官的下场在前。
这件事对于群臣而言,可以说都是关乎着身家性命的选择,他们自然无比忧愁。
但现在.顾熙竟然让权了?
这对于群臣而言,既是震惊又是有些欣喜。
邓绥与顾熙之间没有争斗。
对于他们也好,对于整个天下也罢,都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。
至于让刘隆直接登基这种事。
反倒是没有人在意了。
就在这种状况之下,刘隆登基。
邓绥以太后之身代行大殿,以女君之名亲政,宣布改元延平。
顾易一直都在默默的看着这一切,对于顾熙的这个选择并没有丝毫意外。
如今的大汉还没有到礼崩乐坏的时代。
世人注重品德。
而顾氏本就有着家规,且数代人也都进行着相对的教育。
顾熙能做出这种选择自然也是合情合理。
随着时间的流去。
群臣们也是从一开始的难以相信,到渐渐地相信了顾熙与邓绥两人不会再争斗了。
整个大汉的朝堂就仿佛是回到了往常那般。
没办法,毕竟顾熙从刘肇患病开始,便一直帮他处理着朝政。
群臣们对此,也都习以为然了。
哪怕就算如今是摄政,竟然看上去与往常那般也没什么变化。
至于邓绥,则成了如当初刘肇一般的存在。
这就是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邓绥确实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女子,对于局势的判断十分精准,并没有打压顾熙的意思。
而就在这种状况之下,庙堂人心渐安。
且如今顾熙还有了摄政之权。
处理起各种政务更是有着巨大的便利,整个大汉都仿佛再次恢复到了刘肇在世时的样子。
但就在延平元年四月壬辰;
——会稽郡发生地震。
波及范围极广,伤民无数。
五月;
——京师洛阳及周边连降暴雨,致使洛水泛滥,农田被淹,灾民流离失所。
河东垣山崩,伤民不计其数。
六月;
北方诸郡发生蝗灾,蝗虫群蔽天而至,食稼尽空,致使流民无数。
一连串的灾害接踵而至。
顾熙越来越忙了。
刚开始时,他还能坦然应对一切。
毕竟因为顾氏的存在,如今的大汉国力远比想象之中还要强。
面对会稽郡以及洛阳周边的水灾。
他处理起来并不需要大费周章,只需要开仓放粮。
大汉的底蕴还不至于因为此事而伤筋动骨。
但随着北方发生蝗灾。
顾熙就不得不面对更加庞大的难民群体,要更为细致的安排每一项支出。
最关键的是,这接连的天灾对朝堂的影响。
不知是从何时起。
朝堂上便渐渐有了一种说法。
那便是这连续的天灾,是因为邓绥以女君之名掌权。
顾熙没有被针对是因为顾熙已经执政很久了。
从永元十三年起,他便在一点点的参与朝政,也就是差个名号罢了。
自然不会有人把这些挂在顾熙身上。
如若不然的话,那便有着殃及到刘肇的可能。
但邓绥就不同了。
其实若是没有天灾的话,有顾熙在,朝野上绝对不会出现这种传闻。
哪怕是群臣有这种心思也都会把念头压在心里。
但天下有灾可就不同了。
这并不是一件小事。
当朝野上有了这种风波,那这件事就早晚会辐射到整个民间,对整个朝廷声望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。
哪怕当初顾康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大汉对于谶纬迷信的追捧。
但时代的局
第32章 灾患丛生,大汉之劫(2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